close

  阿能正在喂陸婆婆吃麵條。記者黎旭陽 攝
  50歲單身男子照顧85歲婆婆9年
  本報訊 (記者何道嵐)陪獨居老人陸婆婆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,阿能才打算找個伴過下半生。這對街坊眼中的“母子”就蝸居在廣州蓬萊路的15平方米公屋裡,互相扶持走過了9年歲月。85歲的陸婆婆因中風卧床而無法自理,幸得50歲的阿能一邊打工,一邊不辭臟累地侍奉在旁。這段始於16年前的緣分,正如社工們所說,“是老人家晚年最大的幸運”。
  陸婆婆:
  70歲第一次過生日
  1997年,陸婆婆47歲的獨子因事故去世,加上丈夫早年便過身,她的人生頓時陷入無依無靠的絕望中。據悉,陸婆婆有一個孫女,跟著離異的媽媽生活,已失去聯繫。“那時候她天天哭。”廣州青年志願者協會的義工萍姐回憶說。
  公園、寺廟,成了陸婆婆常去的地方。在大佛寺,她碰到了同樣事業不順的阿能,兩人成了互相鼓勵的知音。正是從那時候起,陸婆婆一改消沉的狀態,煥發出笑臉迎人的神采。
  蓬萊路22號的小屋裡,因社工和志願者的造訪,經常熱鬧非凡。家裡有兩本筆記本,留下了數十位志願者共計幾百頁的家訪感言,有詩詞文字,也有繪畫塗鴉,充滿樂觀和向上的字句。
  “原來她沒有慶祝過生日。”1999年,阿能跟一眾義工給陸婆婆過70歲生日,這次大壽,也不過是一個生日蛋糕,以及各種零食小吃,卻讓老人家倍覺新鮮,甚至有些無所適從——這是她第一次過生日。
  阿能:
  與陸婆婆成為忘年交
  人民中路眼鏡城的搬運和業務工作,是阿能多年來在廣州賴以謀生的渠道。阿能的母親在世時,經常在中山和廣州的兩個兒子之間輪流住,阿能跟她在龍津路有一套政府救濟的公租房。陸婆婆的相冊里,有好幾張跟阿能母親的合照,記錄著那段兩老交往的情誼,“她倆特別投契,親如姐妹”。那些年裡,阿能的母親經常關照陸婆婆的生活,彌留之際,她更鼓勵兒子肩負起照顧獨居陸婆婆的擔子。
  陸婆婆在前些年跌倒中風,長年的腿疾也加重,導致她無法行走,日常起居難以自理。最近一個月里,她大小便開始失禁,若無親人在旁服侍,這晚年的生活根本無法度過。義工們都替她感到慶幸,因為還有阿能的不離不棄。
  2005年起:
  他視她如第二個母親
  2005年,帶著剛過世的母親的遺願,阿能搬進蓬萊路的15平方米公房,將陸婆婆視做第二個母親般照顧。由於是政府福利的公租房,每平方米1元的月租替他們免除了居住的壓力,老人家每月救濟金1000來元,阿能的月收入近3000元,基本能維持生計。
  自己無法行走,陸婆婆每周就盼著阿能的休息日,帶她去最喜歡的公園、超市。阿能說,老人家很容易滿足,去超市即使只逛不買,也能高興一陣子。但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,阿能還是會讓她在貨架上挑一點喜歡的小吃,換來陸婆婆簡單的幸福感。
  侍奉卧病老人的9年來,阿能自稱沒有得過一次大病,他戲笑著說,“因為我不能病倒”。中風癥狀最重的幾天,陸婆婆整天不定時拉屎拉尿,阿能一天要為她換四五次紙尿片,清洗四五次身體。近日癥狀稍緩,阿能能正常上下班,但早午晚依然需要為她換紙尿片。
  不過,今年將近50歲的阿能依然獨身。但他很樂觀地告訴記者,他和陸婆婆都相信為善就會有善報,他會陪伴陸婆婆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。之後再嘗試找個伴侶,過完全屬於自己的下半輩子。  (原標題:“母”與“子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a50naeot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